引言
昨晚,51CG搞笑综艺《莫里秀》再度让人笑到不行——当然,是笑到不行,指的是“笑”得有点心累,脑袋发木的那种。节目中的笑料,已经“笑”得有些失控,开始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一个超现实的幽默宇宙里。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笑得太多,我们是不是也该开始担心,笑容背后藏着一种“无奈”呢?
正文
要说笑点不够新鲜,还真的是对《莫里秀》过于善良的评价。你不如想想,每次屏幕亮起来,观众就像是被放进了一个笑话“回收站”,每一段笑料都似曾相识,只是换个角度、加点配乐,似乎就能骗过大家的眼睛。就像你每年收到的那些“年度好物”,虽然包装换了花样,但实质上,还是原来的那个香味。
但如果真的要对《莫里秀》说点什么,那就是它的“套路”。说起套路,很多人都在谈论它是如何通过一波波老梗带给大家欢乐的。比如,那个经典的“全体起立”的环节,多少次让你忍不住捂住脸不敢看——你早就能预测到接下来的爆笑内容,甚至能顺着台词把笑话接下去。但奇怪的是,尽管你看得清清楚楚,笑点还是会在你不经意间戳中。
是不是很神奇?明知道你已经是这个笑话的“高手”,但你还是忍不住一笑。有时笑过之后,我总会停下来想:这种笑,是不是也是一种“情感的麻痹”呢?而且也许我们从未真正反思过笑点的背后,究竟承载了什么深层的情感。毕竟,有时候,笑也许是对生活的一种解构,而不是简单的娱乐。站在这个角度看,《莫里秀》不止是一个搞笑节目,它可能在无形中挑战了我们对幽默的底线。
还有,那些笑料和人物设定。说实话,节目中的角色设定已经变得有点“固定”了:那个总是会用滑稽表情“自嘲”的主持人、那个经常“憋气”反应的嘉宾,甚至那个似乎永远都笑得特别夸张的小丑式笑星。你是不是有种感觉?如果换上其他节目,它们的存在也完全能hold住场面。可是《莫里秀》做的就是这个:一边笑,一边重复。有人觉得,这是一种“低成本、高回报”的策略,但你不禁要问:如果笑点越是低,观众是不是也开始“精疲力尽”了?
即便如此,《莫里秀》还是那样火爆。火爆到你即使不看电视、不开直播,也会被朋友圈、社交媒体、各种“短视频达人”们强行推送,让你无处可逃。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“热点”话题,它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们真正喜爱它,而是因为它已经成为社交圈的一部分。你不笑,怕是连社交也成问题。因为,谁不想在朋友聚会时能谈论一两句《莫里秀》的经典片段,来拉近距离呢?
不过,节目中的某些“硬梗”还是让我感到有些“打脸”。比方说那些一成不变的恶搞镜头,观众明明已经看腻了,偏偏节目组还坚决往里塞。你难道不觉得,这种“低级笑话”背后,藏着某种深沉的“偷懒”吗?不管是恶搞人物形象、还是拿别人“上头”的梗来消磨时光,似乎都在告诉我们:“哎呀,别管内容了,先笑一笑!”
这样说起来,《莫里秀》真的很像某些生活中的小事:明知道不再适合,还是继续执着。你或许会说,它还给我们带来了欢乐、释放了压力,但真正用心感受过的人会发现,这份“欢乐”背后,其实带着一丝疲惫。笑得太多,未必真的能解决问题,反而可能加剧我们对笑声的“依赖”。
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样,总在某些瞬间质疑:幽默,真的就能化解所有的无聊和困境吗?或者,我们从《莫里秀》中看到了些什么,是单纯的笑,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声的嘲讽?
结语
写到这里,小编不禁想问: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在生活中用笑来掩盖疲倦,用幽默来冲淡无聊?可是笑过之后,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?真正的幽默,是“哈哈”一笑,还是让人深思的冷静?对此,各位老铁怎么看?欢迎留言转发,咱们一起讨论讨论!